高中三年的成长感悟总结(高中三年简短感悟)

 分类:心情随笔时间:2022-10-28 07:32:01点击:

其实从高考结束后,我就一直有为自己的中学时代写下一些东西的想法。高考成败不能代表中学时代的圆满与否,我希望记下来的,是成长深深浅浅的脚印,每个岔路口的选择,还有自己曾经的模样。

初中的记忆总是美好的。回想起来,初中三年像活在梦里一样。“幸运”,其实对很多中学生来说是在他没想明白问题的时候,把过程归因到运气上。我的中学时代在不停地奔跑,因为只有在专注在学习里,我才可以暂时忘却不幸与烦恼。越是成绩优异越是能自信而不失谦和,越是阳光自信越是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。是在这样的反馈中,我度过了充实愉悦的三年。

中考结束后,我没有听父母的,而是接受了班主任的建议,选择了去潮州市之外的一所“优秀”好学校。这所学校在疫情发生前登上了它在本地区的巅峰,名声鼎盛。作为私立学校,毫无疑问,创办之初(乃至现在)都是用金钱堆砌出来的成绩,也因此经常受舆论轰炸。其实那些年,粤东地区或者更多的城市,教育集团规模化商业化、教育资源被资本捆绑,以衡水为首的教育运营模式横扫全国。哪里有资本,优质教育流向何处,在这样的模式下,一所学校想要持续处于巅峰并不容易。

不得不承认,学生依靠这种衡水学习模式,确实能在传统高考模式下刷高分。一切按部就班,老师认真负责,题海千回百转,靠刷题与经验赢得高分。然而刚入校,我就意识到在这种模式下,我的学习很是被动。作业变成了沉重的负担,我不再像初中一样可以游刃有余地自由安排学习时间和任务;每个学生拥有相同的紧张的作息时间表,每一天重复着相同的日程,这一切都让我感到枯燥压抑。

在新高考改革下,传统的衡水学习模式已显露出弊端。越是看似寻常的题目,越是容易因经验主义而大意失分;面对创新性探索性的题目,面对老师没有教过的题型,早已思想固化的学生们手足无措。于是,我渐渐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,在单调枯燥的重复中,在麻木固化的思维模式下,我开始思考这样的学习于我的意义。学校挂在嘴上的是“冲进清华,考进北大”中学三年是为了名校光环加身,周身众人艳羡,乃至金钱名利袭来?类似的问题困扰着我,很遗憾,我是那样的懵懂无知,拥有的社会经验与人生阅历如此浅薄,我实在无法给出清晰的答案。只能说自己没有目标因而没有动力,在挣扎之中度过了本应最有冲劲的高三。

其实,我也只有在走进我的高中并了解它之后,才能意识到自己学习的主动性是那样容易动摇。我的高中倡导的(或许不只是这所学校,而是绝大多数衡水模式下的学校)唯分数唯名校论不是我真正想要的,这样没日没夜的学习模式并不适合于我。高考完结、再次面临选择的时候,我仔仔细细地列出了选择的思路,在搜寻了大量相关信息后,又仔仔细细地对各个选项进行了权衡。然而,越是权衡越是僵持不下,越是清楚每个选项有利有弊,就越难做出选择。我突然意识到,那是因为,我仍然没有解决困扰我的人生命题——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。

在人生的每个岔路口,不同的选择确实会有不同的导向。拥有清晰的目标,我们的选择会自信有力;而当发现自己的选择并不适合自己的时候,高中的我选择了踟蹰不前,而不明白,只要我努力前行,我仍可以在人生的下一个岔路口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,从而朝着心中所想的方向继续前进,短暂的弯路只会让我更坚定心之所向。

刚刚过去的志愿选择,我做得十分犹豫。其实,我不应该把选择看得太过沉重,选择并不是决定性的,更重要的,是你借助每个选择的契机更加坚定自己的方向,是做出选择之后为之付出的努力。写到这里,我不再觉得自己曾经的美好时光仅是由于幸运。我坦然接受生活,积极应对。不幸中的幸运,那都是由于自身的不懈努力与对生命的不息热情。

最近和一位中学同学叙旧,我们都对自己的中学时代有所遗憾。“谁的青春不迷茫”,这句话正中我的心扉。然而只有在内里的思考斗争之后,只有在澄澈顿悟后的执着奋斗之后,我们才能完成羽化成蝶的青春蜕变。回望中学时代,成长的步伐深深浅浅。我其实很喜欢“年少轻狂”这个词,大概内心深处藏着一个自由浪漫的我,一个无畏无惧洒脱不羁的我。我希望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,因为青春是最好的资本,我大可以自信从容地抉择,而后持之以恒地奋斗。我相信人内里的主动性,相信那种源源不断的动力,相信那份纯粹无畏的追求。

除注明外的文章,均为来源:老汤博客,转载请保留本文地址!
原文地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