js混淆原理(一文详解javascript加密混淆技术)
1 JavaScript 简介
JavaScript 压缩、混淆和加密技术
对于网页来说,其逻辑是依赖于JavaScript来实现的,JavaScript 有如下特点:
- JavaScript 代码运行于客户端,也就是它必须要在用户浏览器端加载并运行。 
- JavaScript 代码是公开透明的,也就是说浏览器可以直接获取到正在运行的 JavaScript 的源码。 
压缩、混淆、加密技术:
- 代码压缩:即去除JavaScript 代码中的不必要的空格、换行等内容,使源码都压缩为几行内容,降低代码可读性,当然同时也能提高网站的加载速度。 
- 代码混淆:使用变量替换、字符串阵列化、控制流平坦化、多态变异、僵尸函数、调试保护等手段,使代码变得难以阅读和分析,达到最终保护的目的。但这不影响代码原有功能。是理想、实用的JavaScript保护方案 
- 代码加密:可以通过某种手段将 JavaScript 代码进行加密,转成人无法阅读或者解析的代码,如将代码完全抽象化加密,如 eval 加密。另外还有更强大的加密技术,可以直接将 JavaScript 代码用 C/C++ 实现,JavaScript 调用其编译后形成的文件来执行相应的功能,如Emscripten 还有 WebAssembly。 
2 OB混淆
OB 混淆全称 Obfuscator,Obfuscator 其实就是混淆的意思。
官网:https://obfuscator.io/ ,其作者是一位叫 Timofey Kachalov 的俄罗斯JavaScript开发工程师,早在 2016 年就发布了第一个版本。
2.1 OB 混淆具有以下特征:
1、一般由一个大数组或者含有大数组的函数、一个自执行函数、解密函数和加密后的函数四部分组成;
2、函数名和变量名通常以 _0x 或者 0x 开头,后接 1~6 位数字或字母组合;
3、自执行函数,进行移位操作,有明显的 push、shift 关键字;
例如在下面的例子中,_0x3f26() 方法就定义了一个大数组,自执行函数里有 push、shift 关键字,主要是对大数组进行移位操作,_0x1fe9() 就是解密函数,hi() 就是加密后的函数。

2.2 OB混淆介绍
JavaScript 混淆完全是在 JavaScript 上面进行的处理,它的目的就是使得 JavaScript 变得难以阅读和分析,大大降低代码可读性,是一种很实用的 JavaScript 保护方案。
JavaScript 混淆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:
- 变量混淆: 将带有含意的变量名、方法名、常量名随机变为无意义的类乱码字符串,降低代码可读性,如转成单个字符或十六进制字符串。 
- 字符串混淆: 将字符串阵列化集中放置、并可进行 MD5 或 Base64 加密存储,使代码中不出现明文字符串,这样可以避免使用全局搜索字符串的方式定位到入口点。 
- 属性加密: 针对 JavaScript 对象的属性进行加密转化,隐藏代码之间的调用关系。 
- 控制流平坦化: 打乱函数原有代码执行流程及函数调用关系,使代码逻变得混乱无序。 
- 僵尸代码: 随机在代码中插入无用的僵尸代码、僵尸函数,进一步使代码混乱。 
- 调试保护: 基于调试器特性,对当前运行环境进行检验,加入一些强制调试 debugger 语句,使其在调试模式下难以顺利执行 JavaScript 代码。 
- 多态变异: 使 JavaScript 代码每次被调用时,将代码自身即立刻自动发生变异,变化为与之前完全不同的代码,即功能完全不变,只是代码形式变异,以此杜绝代码被动态分析调试。 
- 锁定域名: 使 JavaScript 代码只能在指定域名下执行。 
- 反格式化: 如果对 JavaScript 代码进行格式化,则无法执行,导致浏览器假死。 
- 特殊编码: 将 JavaScript 完全编码为人不可读的代码,如表情符号、特殊表示内容等等。 
总之,以上方案都是 JavaScript 混淆的实现方式,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保护 JavaScript 代码。
2.3 OB混淆JS
新建一个文件夹,随后进入该文件夹,初始化工作空间
npm init
提示我们输入一些信息,创建一个 package.json 文件,这就完成了项目初始化了。
接下来我们来安装 javascript-obfuscator这个库:
npm install javascript-obfuscator --save
2.3.1 代码压缩
这里javascript-obfuscator也提供了代码压缩的功能,使用其参数 compact即可完成JavaScript 代码的压缩,输出为一行内容。默认是 true,如果定义为 false,则混淆后的代码会分行显示。
var code = `
let x = '1' + 1
console.log('x', x)
  `
const options = {
  compact: true,  // 代码压缩配置
}
const obfuscator = require('javascript-obfuscator')
function obfuscate(code, options) {
  return obfuscator.obfuscate(code, options).getObfuscatedCode()
}
console.log(obfuscate(code, options))2.3.2 变量名混淆
变量名混淆可以通过配置identifierNamesGenerator 参数实现,我们通过这个参数可以控制变量名混淆的方式,如hexadecimal则会替换为 16 进制形式的字符串,在这里我们可以设定如下值:
- hexadecimal:将变量名替换为 16 进制形式的字符串,如 0xabc123。 
- mangled:将变量名替换为普通的简写字符,如 a、b、c 等。 该参数默认为hexadecimal。 
我们将该参数修改为 mangled 来试一下:
const code = `
let hello = '1' + 1
console.log('hello', hello)
`
const options = {
  compact: true,
  identifierNamesGenerator: 'mangled'
}2.3.3 字符串混淆
字符串混淆,即将一个字符串声明放到一个数组里面,使之无法被直接搜索到。我们可以通过控制 stringArray 参数来控制,默认为 true。
const code = `
var a = 'hello world'
`;
const options = {
  compact: false,
  unicodeEscapeSequence: true  //对字符串进行 Unicode 转码
};JavaScript混淆知识点,今天就暂时先介绍到这里。这些知识不论对前端开发人员还是爬虫技术人员都会有所收获,有所感悟。只有了解清楚它的原理,才能更好的使用、开发乃至攻防。
原文地址:https://tangjiusheng.cn/js/5762.html

